近視前期:我們能及時干預嗎?
近視前期你該知道的事
科學與醫療事務 | 蔡司視光護理
由於近視的高盛行率及其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對近視的預防和早期干預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兒童被診斷為近視時,通過近視管理進行近視控制是關鍵,而理想的做法是在近視出現之前就實行干預措施。為了做到這一點,必須能將出現近視的眼睛識別為近視前期。在這篇文章中,您將了解近視前期的定義、如何識別它以及這對眼科專業人員在日常實踐中的意義。

近視前期兒童的定義與病史
長期的研究顯示,成為近視的兒童在近視出現前的幾年中,眼軸的增長更為明顯。1 然而,單靠度數測量並不足以描述近視前期的狀況。這與多項風險因素有關,而這些因素正標示著未來的近視發展。國際近視研究所將近視前期定義為:“兒童的眼睛度數在 ⩽+0.75D 及 >−0.50D 中,結合基線度數、年齡及其他可量化的風險因素,提供了足夠的可能性預計未來會發展成近視,且值得進行預防性干預。”2
考慮到這一定義,近視前期的干預將涉及治療尚未近視的眼睛,這意味著治療策略必須仔細考慮。
在確定近視前期時,以下風險因素是相關的:
- 年齡相關的度數:指引建議,在使用睫狀肌麻痺劑(散瞳劑)測得的度數下,對於6歲的兒童,度數 < +0.75D;對於7-8歲的兒童,度數 ≤ +0.50D;而十歲或以上的兒童,度數 ≤ +0.00D,這些眼睛都有機會發展為近視。
- 紀錄下的進展:如果從小開始定期進行眼睛檢查並顯示出快速的進展,這是一個明確且有理據的風險因素。3
- 父母近視:如果有一位近視的父母,則孩子發展近視的風險會增加一倍。如果雙親均為近視,這一風險會顯著增加(風險超過5倍)。4
- 亞洲族裔:數據顯示,居住在亞洲的4-6歲兒童中,有18%已經近視。對於10歲的兒童,這一比例超過30%。5 因此,結合亞洲族裔因素,邊緣界線的度數該視為高風險發展成近視。
- 大量及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長時間閱讀、書寫或使用數碼設備(如平板電腦和手機)的兒童有發展近視的風險
因此,對兒童眼睛健康的早期和定期檢測至關重要,因為在兒童出現近視的前一年,向近視方面的增長特別明顯。6 如果及早發現,這一急劇增長就可以得到緩解。
近視的成因及其潛在機制尚未完全了解。隨著研究範圍的擴大和日益明確的研究成果,這一情況會續漸進步。蔡司的專家們正積極多方面研究近視的發展和增長,並與科學界保持密切聯繫,包括通過蔡司近視顧問委員會,以便將新的發現不斷納入應對策略和建議,並持續進行更新。

診斷和治療近視前期的兒童
實際上,通過評估家族病史、進行學校和日常行為的病史詢問,以及對上述風險因素的評估可識別出近視前期的兒童。在測量眼睛並評估結果後,兒童將被分類為非近視、近視前期或近視。
由於不同的風險因素,及必須針對每個兒童個別做出決定,因此對於是否進行干預決策變得相當複雜。一般來說,一旦識別出為近視前期的眼睛,建議由視光師或光學技師進行更密切的監測——最好每六個月一次。近視管理中使用的干預措施也可以有助於減緩向近視方面的增長。
在邊界度數的情況下,最明智的方法是建議以下做法:
- 每天戶外活動:兒童應該至少待兩小時在戶外。大量戶外活動時間的兒童可降低近視的風險。7
- 良好的近距離用眼習慣:盡少地在近距離用眼,定時休息,並經常向遠處觀望。
在個別情況中,對於近視前期的兒童,使用近視控制眼鏡鏡片等干預措施也可能是有意義的。蔡司正在支持一項隨機臨床試驗,評估同心多環光學微結構(CARE)眼鏡鏡片對於正視和低遠視兒童(年齡6至9歲)中,預防其發展成近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結果預計將在2025年下半年公布。
對於眼科護理人員實踐的進一步意義
最重要的是,科學界和護理人員需就現有的實證,接受、促進及支持家庭實施減緩近視的措施。這是因為那些視力良好未有視力影響的兒童,或者父母未能理解需要性的情況下,將不願意自覺地採取必要的措施。因此,特別重要的是要讓父母知道,這不僅僅是預防未來的視力損害,更是為了防止潛在的長期健康後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兒童度數檢查中,使用睫狀肌麻痺劑(散瞳劑)是標準做法。8 這意味著,根據各國的監管和組織的規定,度數檢查可能不會由光學技師或視光師進行。在這些情況下,建議與眼科醫生密切合作。
那麼,我們能及時作出近視發展的干預嗎?答案是可以的。近視前期可以被識別出來。即使在早期階段,也可以透過具實證的干預措施來減緩近視方面的增長。此外,必須讓父母了解眼睛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教育家長關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風險和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從而有助於預防近視。
-
1
Mutti DO, Hayes JR, Mitchell GL, et al. Refractive error, axial length, and relative peripheral refractive error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m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7; 48:2510–2519.
-
2
Flitcroft DI, He M, Jonas JB, et al. IMI – Defining and classifying myopia: a proposed set of standards for clinical and epidemiologic studie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9;60:M20–M30.
-
3
Liu S, He X, Sankaridurg P, Wang J, Du L, Zhang B, Xu X, Chen J. Axial elongation as a marker to identify obvious myopic shift in non-myopic eyes of Chinese children. Ophthalmic Physiol Opt. 2025 May 24. doi: 10.1111/opo.13530.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411356.
-
4
Mutti, D.O., et al., Parental myopia, near work, school achievement, and children’s refractive error.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2. 43(12): p. 3633-40.
-
5
Ma Y, Qu X, Zhu X, Xu X, Zhu J, Sankaridurg P, et al.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6;57(14):6188-6196.
-
6
Mutti DO, Hayes JR, Mitchell GL, Jones LA, Moeschberger ML, Cotter SA, Kleinstein RN, Manny RE, Twelker JD, Zadnik K; CLEERE Study Group. Refractive error, axial length, and relative peripheral refractive error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m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7 Jun;48(6):2510-9. doi: 10.1167/iovs.06-0562. PMID: 17525178; PMCID: PMC2657719.
-
7
Xiong S, Sankaridurg P, Naduvilath T, Zang J, Zou H, Zhu J, Lv M, He X, Xu X. Time spent in outdoor activities in relation to myopia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Acta Ophthalmol. 2017 Sep;95(6):551-566. doi: 10.1111/aos.13403. Epub 2017 Mar 2. PMID: 28251836; PMCID: PMC5599950.
-
8
Sun YY, et al. Cycloplegic refraction by 1% cyclopentolate in young adults: Is it the gold standard? the Anyang University Students Eye Study (AUSES). Br J Ophthalmol. 2019; 103: 65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