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義非凡的進步:以人為本
專案管理與工程技術人生中罹患白內障的機率相當高:約有 50% 的 70 歲以上長者會出現視力模糊的困擾。「但白內障是可以透過手術治療的」,Philipp 解釋道,他正是最新一代精密技術的研發成員之一,該技術將在未來由外科醫師用於治療患者。

Philipp 今年剛滿 30 歲,幾個月前,他親眼見證自己參與開發的手術系統應用於患者治療。「過去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努力,都在這一刻得到了回報」,他欣慰地說。他透露,外科醫生和團隊依然對此感到非常振奮。
我最初是以開發工程師的身分加入蔡司,但現在參與的工作範疇非常廣泛,而且真的有很多發揮創意的空間。

個人與社會發展
「我最初是以開發工程師的身分加入蔡司,但現在參與的工作範疇非常廣泛,而且真的有很多發揮創意的空間」,他說道。加入蔡司短短四年間,Philipp 已歷經陡峭的成長曲線——這尤其難得,因為醫療技術原本並不在他的職涯藍圖中。他最初攻讀機械工程學位,專注於汽車工程領域。轉捩點發生在「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課程中,一場手術觀摩讓他從此迷上醫療技術。
精準與奉獻:為了人類福祉
「那時候,外科醫師和技術系統之間完美的協作所能達成的效能,讓我備受震撼」,Philipp 回憶道。外科醫師使用的手術顯微鏡正是蔡司的產品。僅僅五天後,他的求職申請已飛向奧伯科亨的蔡司總部。自那以後,Philipp 便一直在蔡司眼科手術部門工作,致力於開發診斷和治療眼疾的解決方案。過去四年間,他與團隊始終面臨著一項巨大挑戰:患者安全。在白內障治療中,外科醫師需移除患者的天然晶狀體,並植入人工眼內晶狀體。移除天然晶狀體的過程會使用超音波,產生的微小顆粒則需要被吸出。抽吸操作由外科醫師手持器械完成。
「手持器械尖端的速度最高可達每秒 20 公尺」,Philipp 解釋道。在人眼這樣敏感的環境中,必須精準掌控這些技術能量。「這正是讓我樂此不疲的挑戰。尤其在醫療技術領域,無論多麼微小的進步,最終都會造福人類」,Philipp 說道。當外科醫生們正利用蔡司新一代精密技術更安全地移除混濁晶狀體時,Philipp 已經開始思考手術的哪些環節還可以持續改進。

承擔責任,共創未來
作為專利權所有人,他不僅全面掌握多種產品的專利佈局,同時也作為系統工程師,從最初的構想階段便肩負起這些產品的技術責任。作為蔡司技術職涯發展路徑上的資深人員,Philipp 還協助定義未來創新領域。這正是技術晉升通道所發揮的作用,它提供有別於傳統管理職涯的五階段發展通道。
對 Philipp 來說,多元職責在他的工作中至關重要。但這還不是全部:「從一開始就讓我著迷於蔡司的是,每個人都朝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這正是蔡司的核心精神,沒有任何事物能夠取代。」
選擇在蔡司工作!
職缺與申請蔡司各業務單位、總部企業及服務職能,為所有專業領域提供大量職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