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逐步成長為製造專案經理
專案管理與工程技術Martin 走出自己的道路。他的重要里程碑包括:汽車機械師學徒訓練、繼續夜校進修到取得國家認證的機械工程技術人員資格、加入蔡司並持續進修成為技術商務管理師。Martin 渴望知識。他在奧伯科亨工作已 20 年,自 2002 年起加入當時新成立的蔡司半導體生產技術部門。可謂元老級成員。

最初的訪客證
「我來到蔡司純屬巧合——那是一次技師培訓的專案內容」,他回憶道。「最初幾週,我還是掛著訪客證進出工廠。有天在前往專案工作地點的途中,我注意到佈告欄上的職位公告。我當下就投了履歷——這成為我成為正式蔡司員工的開始。」

Martin 最初在量產光學元件生產部門擔任拋光技術員:「隨著時間推移,我幾乎接觸過部門內所有加工製程。我們當時已在生產用於微影系統的非球面光學元件。」 不久後,Martin 與整個生產線搬遷至新建廠房——從那時起,他開始承擔更多組織性任務。「我一直保持好奇心,樂於嘗試不同事物」,他如此解釋自己的幹勁。「而且我想要一份每天都能帶來挑戰、絕不枯燥的工作。當時的主管知道我的規劃,支持我朝專案管理方向發展。」 憑藉這股助力,年近四十的他透過夜校進修取得技術業務管理師資格;後來還取得精實管理師認證。「就算我需要為考試溫書或學校專案耗時較長時,也從來不是問題。透過彈性工時或彈性休假,這些都能順利解決。」

我很擅長凝聚團隊。同時也是個實用主義者。總是嘗試用務實的方式快速解決生產問題。

從無到有的創造之路
取得商管學位後,Martin 開始負責更多統籌性任務。他規劃專用工具與生產設備,組織新產品的量產啟動與製程的相關資格認證——工作範圍橫跨耶拿到韋茨拉爾的各個廠區。「這得益於我 20 年的生產實務經驗,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遇到的許多同事,他們值得信賴」,Martin 如此解釋自己的成功之道。「我很擅長凝聚團隊。同時也是個實用主義者。總是嘗試用務實的方式快速解決生產問題。」
神奇的三角
Martin 目前的職位會前往開發、工程技術和製造環境。有時直接在機器旁,有時在規劃工作坊裡,有時作為開發的審閱者。或者用他的話說:「我負責組織、協調和傳達資訊。有時候當團隊成員出現意見分歧時,也需要扮演潤滑劑的角色。」
最讓 Martin 感到自豪的,是當他走過生產大廳時,看到他的工作和想法所留下的印記。例如,他與團隊共同開發的某些流程或工具。或者用於員工管理和機器資料採集的軟體工具,他曾大力推動、設計和支持其推廣。
成功帶來責任:「我滿懷感激,也為能夠在這裡實踐我的想法並讓事情成真感到驕傲。正因如此,我也喜歡鼓勵我的年輕同事繼續深造,追求更大的成就。從機器操作員到製造專案經理——在蔡司,每個人都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優勢發展。」
選擇在蔡司工作!
職缺與申請蔡司各業務單位、總部企業及服務職能,為所有專業領域提供大量職涯機會。